高喆,2019年毕业于美国罗格斯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系,获博士学位;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通信系副主任(主管科研与学科建设),副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;研究领域包括数据分析、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开发、数智技术赋能艺术(舞蹈)教育、智能制造、系统工程等。自2006年起,先后在多家中国及美国制造业头部企业任职,在汽车制造、工具制造、真空薄膜技术、材料制造、无人驾驶等领域有丰富的研发与管理经验,积极参与中国企业的出海与国际化进程。
罗伯特·康纳(Robert Connor)1982 年关于美国高校技术写作教学历史的开创性著作告诉我们,美国的技术写作教学从一开始就与工程教育密切相关。到 1900 年,工程院校已经认识到学生对工程专业写作知识有迫切需求。因此,技术写作课程最早是在这些工程院校中开设的。但在中国,技术写作尚未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向工科专业的本科生开设。
中国工科高年级学生刚到美国校园时,就震惊地发现自己需要参加英语系开设的技术写作课程,这是工程课程的一部分。本演讲邀请了一位在中美两国都有学习和工作经历的中国工科教授,以及三位在中美两国学习的中国工科学生,讲述他们最初接触技术写作教学的经历、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应用技术写作指南,以及他们对技术写作与工程教育之间联系的见解。小组成员将报告他们是如何完成2024年秋季技术写作课上的一项任务的。该任务要求学生向他们选择的中国受众(如家长、教授和以前的同学)“复述 ”他们从康纳的文章中阅读到的美国大学技术写作教学的历史。这些学生的最终成果表明,通过正规的指导,他们可以迅速将受众分析、文档设计和复杂信息的清晰组织等基本技术写作原则应用到实践中。
小组成员将和与会者互动,探讨如何让技术写作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工科学生。
中国技术传播领域专家和决策者的行业盛事
微信公众号: